♦ 《吕氏春秋》与拿破仑时期的 “白痴病”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是拿破仑的名言。
将军也好,士兵也好,最起码得是聪明健康的精神小伙吧?但据传,就在拿破仑统治时期(1804-1814)的某一天,拿破仑得到报告,说当时的法国南部边界 ( 现今瑞士阿尔卑斯山地区 ),流行着一种特殊的 “白痴病”,患者的家族中常出现多个呆傻成员。
当时有医生发现,“白痴病” 患者在高山上居多,当海拔高度下降时患者数明显下降了。医生研究后得知,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中碘的含量明显不同。
在现代,我们知道,碘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作为合成甲状腺激素(T3和T4)的重要原料,碘参与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及促进生长和发育。当机体摄入的碘不足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等碘缺乏病,严重缺碘地区的人还会患先天性甲减。
拿破仑时代的 “白痴病”,应该就是现代医学里的克汀病,患者会有体格和精神发育障碍,为小儿甲状腺功能不足所致。
而在前述医生的研究里,为何海拔下降,“白痴病” 患者就变少了?后人研究发现,山越高,土壤受雨水冲洗得越严重,土壤中的碘含量也就越少。由此可见,环境中的碘缺乏与 “白痴病” 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
类似这样的研究,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已经有了记载。战国时期成书的《吕氏春秋》里写到:“轻水所,多秃与瘿人”,意思是说,水里面的盐份或其他矿物质少的地方,秃头和患甲状腺肿大的人比较多。这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内陆或高山地区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疾病增多” 的看法相合。
历史上,最早认识和研究甲状腺的是我国古人,但古代中医并没有对甲状腺疾病有明确的分类(统称为 “瘿”)。虽然我国古人知道用海藻、昆布等草药来治疗瘿病,但他们并不知道背后的关窍:碘。
科学史上,碘从何来?还是得从拿破仑说起。
♦ 碘故:手抖的化学家
拿破仑在位时期,独断专行、穷兵黩武。因此,当时的法国战火纷飞,急需大量硝石(硝酸钾)来制造火药。
当时,法国东部一位名为伯纳德·库尔图瓦(Bernard Courtois)的化学家也加入到制造硝石的工作中,他利用海藻灰溶液提取制造火药硝石需要的钠盐——碳酸钠(Na2CO3)。
1811年的一天,当他将海藻灰溶液和硝酸钠混合时,不慎将硫酸倒多了,随后,海藻灰溶液中升腾起一团紫色的蒸汽,这种紫色蒸汽遇冷后变成了紫黑色的颗粒状固体。
库尔图瓦和几位科学家朋友经历了几番对这个神秘物质的研究和讨论后,终于确定这是新的元素——碘。1813年,他们正式宣告了碘元素的诞生。
1820年,日内瓦医学博士让·弗朗索瓦·科因特(Jean-François Coindet)提出碘本身可能就是烧焦的海绵中能治疗甲状腺肿的活性成分。从此,碘正式进入了医学史。
♦ 缺碘?补碘!
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在维持身体健康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碘缺乏病是世界性疾病,全球有110个国家共16亿人群生活在缺碘地区。自然环境缺碘的事实无法改变,防治碘缺乏病只能通过人为干预。
为消除碘缺乏病,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取以食盐加碘为主的防治措施。政府推广使用碘盐最早始于瑞士、美国、奥地利等国。瑞士最早于1922年在部分地区推广强化碘盐,以预防甲状腺肿和克汀病。
我国曾是世界上碘缺乏病严重的国家之一,曾有7.2 亿人口缺碘,占世界碘缺乏患者的 40%。
1994年起,我国开始实施普遍食盐加碘策略。根据国家颁布的《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除了北京、河北、山西等全国八个高碘省市外,其余省市均推行加碘盐。自此,加碘食盐逐渐进入中国老百姓的厨房。
20多年来,全民补碘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碘缺乏病得到了有效控制。2000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 多碘?少碘?科学补碘!
由于加碘盐的推广和生活饮食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总体上已不再缺碘。既然这样,我们还需要继续补碘吗?
要知道,碘过量也会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从而可能引起各种甲状腺疾病。医学专家也提醒,两部分人群不能食用碘盐:高碘地区人群和因病不宜食用碘盐人群(如甲亢、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
实际上,在今天,我国仍坚持着食盐加碘的策略。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是缺碘地区,缺碘地区的人只要100天不补碘就会再次出现碘缺乏,因此多数人都需要长期食用碘盐。
不过,近年来,甲状腺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许多人认为与食用碘盐相关,全民补碘的科学性受到许多质疑。
一项覆盖中国大陆14个省的52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在我国实施全民补碘计划前后(1985—2014)甲状腺肿患病率在碘缺乏地区为23.2%,碘过量地区为14.5%,碘充足地区则为4.3%。也就是说,甲状腺疾病高发的锅,不能让加碘盐来背。
从全球范围来看,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在增加。对此,国内外学者分析认为,一方面,可能跟电离辐射、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因素的改变有关;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水平的进步,群众就诊/体检率上升,高分辨率 B超和细针穿刺活检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提高了甲状腺癌的检出率。
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食用碘盐或碘摄入量增加与甲状腺癌高发有直接关联。碘缺乏和碘过量均可增加甲状腺肿的发生风险,科学补碘、适量补碘才是最佳方案。
由此看来,关于全民补碘,我们不能 “好了伤疤忘了疼”。而一旦食盐加碘政策有所松懈,碘缺乏病就将卷土重来——
印度自1983年起实施全民食盐加碘策略以消除碘缺乏病,此后 “大脖子病” 患病率大幅下降。后迫于一些压力,2000年曾暂停食盐加碘政策,但随后几年,碘缺乏症和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猛增。因此,印度不得不在2005年恢复了食盐强制加碘政策。除了印度,越南、德国、俄罗斯等国都有着类似的惨痛教训。
全民补碘计划推行以来,我国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原则,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碘缺乏病监测和碘盐监测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碘缺乏病防治策略,适时调整食盐加碘浓度。
1996年,我国碘盐中碘含量标准上限为60毫克/公斤;2000年,这个标准下调至35毫克/公斤;2011年又调至20~30毫克/公斤。
未来,我们还会根据人群碘营养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下一次,我们厨房中的加碘盐又会有什么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 《吕氏春秋》与拿破仑时期的 “白痴病”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是拿破仑的名言。
将军也好,士兵也好,最起码得是聪明健康的精神小伙吧?但据传,就在拿破仑统治时期(1804-1814)的某一天,拿破仑得到报告,说当时的法国南部边界 ( 现今瑞士阿尔卑斯山地区 ),流行着一种特殊的 “白痴病”,患者的家族中常出现多个呆傻成员。
当时有医生发现,“白痴病” 患者在高山上居多,当海拔高度下降时患者数明显下降了。医生研究后得知,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中碘的含量明显不同。
在现代,我们知道,碘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作为合成甲状腺激素(T3和T4)的重要原料,碘参与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及促进生长和发育。当机体摄入的碘不足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等碘缺乏病,严重缺碘地区的人还会患先天性甲减。
拿破仑时代的 “白痴病”,应该就是现代医学里的克汀病,患者会有体格和精神发育障碍,为小儿甲状腺功能不足所致。
而在前述医生的研究里,为何海拔下降,“白痴病” 患者就变少了?后人研究发现,山越高,土壤受雨水冲洗得越严重,土壤中的碘含量也就越少。由此可见,环境中的碘缺乏与 “白痴病” 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
类似这样的研究,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已经有了记载。战国时期成书的《吕氏春秋》里写到:“轻水所,多秃与瘿人”,意思是说,水里面的盐份或其他矿物质少的地方,秃头和患甲状腺肿大的人比较多。这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内陆或高山地区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疾病增多” 的看法相合。
历史上,最早认识和研究甲状腺的是我国古人,但古代中医并没有对甲状腺疾病有明确的分类(统称为 “瘿”)。虽然我国古人知道用海藻、昆布等草药来治疗瘿病,但他们并不知道背后的关窍:碘。
科学史上,碘从何来?还是得从拿破仑说起。
♦ 碘故:手抖的化学家
拿破仑在位时期,独断专行、穷兵黩武。因此,当时的法国战火纷飞,急需大量硝石(硝酸钾)来制造火药。
当时,法国东部一位名为伯纳德·库尔图瓦(Bernard Courtois)的化学家也加入到制造硝石的工作中,他利用海藻灰溶液提取制造火药硝石需要的钠盐——碳酸钠(Na2CO3)。
1811年的一天,当他将海藻灰溶液和硝酸钠混合时,不慎将硫酸倒多了,随后,海藻灰溶液中升腾起一团紫色的蒸汽,这种紫色蒸汽遇冷后变成了紫黑色的颗粒状固体。
库尔图瓦和几位科学家朋友经历了几番对这个神秘物质的研究和讨论后,终于确定这是新的元素——碘。1813年,他们正式宣告了碘元素的诞生。
1820年,日内瓦医学博士让·弗朗索瓦·科因特(Jean-François Coindet)提出碘本身可能就是烧焦的海绵中能治疗甲状腺肿的活性成分。从此,碘正式进入了医学史。
♦ 缺碘?补碘!
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在维持身体健康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碘缺乏病是世界性疾病,全球有110个国家共16亿人群生活在缺碘地区。自然环境缺碘的事实无法改变,防治碘缺乏病只能通过人为干预。
为消除碘缺乏病,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取以食盐加碘为主的防治措施。政府推广使用碘盐最早始于瑞士、美国、奥地利等国。瑞士最早于1922年在部分地区推广强化碘盐,以预防甲状腺肿和克汀病。
我国曾是世界上碘缺乏病严重的国家之一,曾有7.2 亿人口缺碘,占世界碘缺乏患者的 40%。
1994年起,我国开始实施普遍食盐加碘策略。根据国家颁布的《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除了北京、河北、山西等全国八个高碘省市外,其余省市均推行加碘盐。自此,加碘食盐逐渐进入中国老百姓的厨房。
20多年来,全民补碘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碘缺乏病得到了有效控制。2000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 多碘?少碘?科学补碘!
由于加碘盐的推广和生活饮食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总体上已不再缺碘。既然这样,我们还需要继续补碘吗?
要知道,碘过量也会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从而可能引起各种甲状腺疾病。医学专家也提醒,两部分人群不能食用碘盐:高碘地区人群和因病不宜食用碘盐人群(如甲亢、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
实际上,在今天,我国仍坚持着食盐加碘的策略。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是缺碘地区,缺碘地区的人只要100天不补碘就会再次出现碘缺乏,因此多数人都需要长期食用碘盐。
不过,近年来,甲状腺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许多人认为与食用碘盐相关,全民补碘的科学性受到许多质疑。
一项覆盖中国大陆14个省的52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在我国实施全民补碘计划前后(1985—2014)甲状腺肿患病率在碘缺乏地区为23.2%,碘过量地区为14.5%,碘充足地区则为4.3%。也就是说,甲状腺疾病高发的锅,不能让加碘盐来背。
从全球范围来看,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在增加。对此,国内外学者分析认为,一方面,可能跟电离辐射、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因素的改变有关;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水平的进步,群众就诊/体检率上升,高分辨率 B超和细针穿刺活检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提高了甲状腺癌的检出率。
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食用碘盐或碘摄入量增加与甲状腺癌高发有直接关联。碘缺乏和碘过量均可增加甲状腺肿的发生风险,科学补碘、适量补碘才是最佳方案。
由此看来,关于全民补碘,我们不能 “好了伤疤忘了疼”。而一旦食盐加碘政策有所松懈,碘缺乏病就将卷土重来——
印度自1983年起实施全民食盐加碘策略以消除碘缺乏病,此后 “大脖子病” 患病率大幅下降。后迫于一些压力,2000年曾暂停食盐加碘政策,但随后几年,碘缺乏症和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猛增。因此,印度不得不在2005年恢复了食盐强制加碘政策。除了印度,越南、德国、俄罗斯等国都有着类似的惨痛教训。
全民补碘计划推行以来,我国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原则,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碘缺乏病监测和碘盐监测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碘缺乏病防治策略,适时调整食盐加碘浓度。
1996年,我国碘盐中碘含量标准上限为60毫克/公斤;2000年,这个标准下调至35毫克/公斤;2011年又调至20~30毫克/公斤。
未来,我们还会根据人群碘营养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下一次,我们厨房中的加碘盐又会有什么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