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大手笔收购!蛋白组学企业春天在哪里?

2023.10.23

View :1847

2023年10月17日,Thermo Fisher(以下简称 “赛默飞”)官网信息透露,将 “收购下一代蛋白质组学领域的领导者Olink”。

 

赛默飞给出的收购理由是:为了增加高度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增强赛默飞在高增长的蛋白质组学市场的竞争力,补充现有生命科学和质谱产品线,加速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并提供强大的产品组合。

双方各自董事会已批准赛默飞以每股普通股现金 26 美元收购 Olink 的提议,这比 Olink 美国存托股票于 2023 年 10 月 16 日在纳斯达克交易的收盘价溢价约 74%。此次交易总价值约31亿美元,其中净现金约为 1.43 亿美元。

交易预计将于 2024 年中期完成。完成后,Olink 将成为赛默飞生命科学解决方案部门的一部分。赛默飞预计到交易结束后第五年,将通过收入和成本协同效应实现约 1.25 亿美元的调整后营业收入。

此消息一出,17日 Olink 股价大涨,国内国际投资界和生命科学企业也对此十分关注。

此前,Olink 也一度登上学术热搜:ukbiobank 药物蛋白组学项目(PPP)使用Olink 的 Explore平台进行样本的蛋白组学分析,于10月4日在Nature 一口气连发三篇血液蛋白组学新论文,有学者甚至称称这一天为人类血浆蛋白日(human plasma-protein day)。

Olink 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瑞典。如今,其蛋白组学技术被1,400多篇论文使用,全球前40家药企都是他的客户。

小荷才露尖尖角,便有蜻蜓立上头。

作为行业巨头,赛默飞年收入超过 400 亿美元。业界有分析师指出,赛默飞可以显著扩大Olink的业务规模并推动其向新市场的渗透,同时加强其已经很强大的Orbitrap质谱仪阵容的蛋白质组学特许经营权。

 

蛋白组学企业,春天在哪里?

据 Olink 近年财报来看,其处于较为坎坷的快速发展阶段。而赛默飞近两年也跟其他企业一样,疫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赛默飞一直在努力应对其生命科学产品(包括新药发现和疫苗生产)需求疲软的问题。今年早些时候,赛默飞在加州进行了第三轮裁员,共裁员 200余人,并关闭了圣地亚哥地区的三个工厂。

今年7月,“由于第二季度宏观经济环境更具挑战性”,他们下调了年度利润预期,并预计在 2023 年额外削减 4.5 亿美元的成本。

公司高管表示,支出缩减将包括裁员和减少某些业务领域的投资。其首席财务官 Stephen Williamson 在电话会议上表示,该公司正在减少各业务部门的员工人数,并取消某些领域的投资优先顺序。

2023年上半年,Olink 营收569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3%,但上半年仍净亏损 2220 万美元,同比增长 31%。而据 Olink 自2019年至今的财报,除了2022Q4的收入为正向外,其余各个季度均为亏损。

如今,赛默飞大笔一挥,收购 Olink,并预计 Olink 到 2024 年将产生超过 2 亿美元的收入。

虽然经济下行、削减成本,但赛默飞一直是积极的收购者。

去年10月,赛默飞宣布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诊断产品公司 The Binding Site。今年7月,又以约 9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CorEvitas。这是一家为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真实世界数据和临床见解的提供商,该交易预计将补充赛默飞的临床研究业务。

赛默飞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热电公司 Thermo Electron,创业资金仅5万美元。半个多世纪以来,赛默飞收购之路此起彼伏,不断收购在生命科学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因此,成就了今日蛋白质组学产业链上游的企业代表。

据不完全统计,赛默飞并购数量超70次。

果断收购、74%溢价,赛默飞此次对Olink的 “财大气粗”,实则是对蛋白组学应有的尊重。

蛋白质组学可应用于药物靶点的发现、药物开发和临床诊断等,其在生命科学的潜力正不断显现,被誉为 “基因组学后的下一个蓝海”,蛋白组学的时代也被称为 “后基因组时代”,是可媲美甚至超越基因组的存在。

从全球各大研究机构和咨询公司的报告中,我们得以窥见这片不断充盈的蓝海。

据日商环球讯息有限公司(GII)2022年底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和全球市场》报告,全球蛋白质组学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2022 年的 271 亿美元增长到 2027 年的 551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5.3%。

据国际市场专业研究机构 Stratistics MRC 今年6月的最新数据,全球蛋白质组学市场预计从2022 年的257.5 亿美元增长到 2028的 611.4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5.5%。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 Grand View Research 最新报告预测,到 2030 年,全球蛋白质组学市场规模将达到 705.6 亿美元,在预测期内(2022-2030)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3.5%。

……

Stratistics MRC 的报告还指出,市场份额最高的将是亚太地区——由于支持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政府计划不断增加、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医疗保健成本不断上升,亚太地区的蛋白质组学市场正在增长。

例如,由我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 “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π-HuB计划)旨在绘制人类全生命周期、全球性重大疾病及代表性膳食模式、生存环境的蛋白质组图谱。π-HuB计划为期30年(2023-2052)。

π-HuB计划第一届国际理事会代表合影


我国蛋白质组学发展较晚,仍处于行业早期阶段,但市场规模增长速度也要远高于全球水平。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中国蛋白质组学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9.1%,预计2025年将达到22.6亿元。

预计在未来,蛋白质组学科研服务市场还将持续扩大。赛默飞的收购之举,或可继续提振市场信心、提升蛋白组学研究热度。

在美好的希望和亮眼的数字之下,我们也应该看到:蛋白质组学是新技术,需要时间的积淀、市场的适应和前期的大量投入(尤其是中游企业)。


所谓 “成功”,背后都是收购?

蛋白组学,薪火相传。我们先从 Olink 开始,捋捋蛋白组学企业 academic tree 的一隅,以及部分企业的 “被收购史”。

Olink 创始人为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分子医学的 Ulf Landegren 教授,来自系统生物学创始人 Leroy Hood(以下简称 Lee)团队。

Lee 同时也是基因组学研究先驱、免疫学专家、四院院士,桃李遍天下。他的学生还有全球蛋白组学领军人物 Ruedi Aebersold。Ruedi Aebersold 实验室培育了一批又一批蛋白组学领域人才,也因此诞生了一批蛋白组学公司。

例如,2020年诞生于杭州的西湖欧米,专注于 AI 赋能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其创始人郭天南博士曾于 Ruedi Aebersold 实验室进行了五年博士后研究。

在 Ruedi Aebersold 实验室期间,郭天南博士作为主要执行者,建立了一套独特的高通量临床蛋白质组方法学(高压循环-卫星扫描质谱技术,PCT-SWATH),解决了将蛋白质组学实际应用于医学临床检验的一个核心技术难题,实现了对小量临床样本的高重复性高通量的质谱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大量的临床样本以寻找生物标志物。

西湖欧米的成立和发展,也得益于其先进的临床蛋白组学平台。公司构建了一套精准医学诊断工具的开发平台,成功开发出一款用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诊断产品甲谱诺(ThyroProt)。

再往前,2008年,蛋白质组学公司 Biognosys 在瑞士成立,这是从 Ruedi Aebersold 实验室分离出来的企业。

今年初,Bruker(布鲁克)收购了Biognosys 80% 以上的股份。Biognosys 目前的年收入约为 1500 万美元,布鲁克预计该公司未来几年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除了 Ruedi 之外,蛋白组学领域比较公认的另一权威是来自德国马普所的Matthias Mann(曾师从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蛋白质谱先驱 John Fenn)。

(左起)Chris Sander、西湖欧米创始人郭天南博士及 Matthias Mann


2019年,Mann 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创立了血浆蛋白质组学公司 OmicEra。该公司于去年6月被 Exact Sciences 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

早在1997年,Mann 就和 Ole Vorm 在丹麦创立了蛋白组学公司 Protana。三年后,公司被 MDS Intl 收购。

而 Ole Vorm 于2004年创立于丹麦的蛋白组学公司 Proxeon,也于2010年被赛默飞收购。

2014年,Benjamin F. Cravatt, Phillip Baran 和 Jin-Quan Yu 三人联合创立生物技术公司 Vividion Therapeutics,公司拥有尖端的化学蛋白组学平台。2021年8月,Vividion 被拜耳20亿美元收购。

而就在两周前,蛋白组学龙头企业 SomaLogic 与 Standard BioTools 宣布全股票形式合并。这次交易有助两家公司的技术和客户群实现互补,合并后的公司预计的权益价值超过10亿美元。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蛋白组学领域虽然有一些企业发展正劲,但沉浮商海之间,还有许多如 Olink、Biognosys 一类或大或小的企业,被更大的企业收购,成为他们的一部分。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收购、合并,是后基因组时代新兴蛋白组学公司的宿命吗?

在一众合二为一、合多为一的企业之外,仍有一些蛋白组学公司拣尽寒枝不肯栖。

成立于2017年的 Seer 公司,曾一路风头正劲。2021年其市值一度达到40亿美元,但如今市值仅有1.2亿美元。据其自2019年起公布的年报看,公司处于年年亏损状态。

2007年成立的 Quanterix,也曾一度被誉为蛋白组学龙头企业,市值曾超过16亿美元。2022年,公司宣布重组后股价暴跌。随后,Quanterix 表示将裁掉四分之一的员工并削减运营费用。自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Quanterix 市值几乎一路跌,如今仅剩7.5亿美元。而据其自2018年起公布的年报,公司也是年年亏损。

 

技术驱动 VS 商业驱动

以上提及的这些 “被收购” 企业,大多有以下共同点:由于学术地位较高的科学家创业/实验室衍生,有领域内的核心技术,但相对商业运作能力没有与之匹配的强大和/或成熟。

无论是创业初期还是成长阶段,生物科技企业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尤其是研发部门)。而年轻的企业对外部资金需求高,自身造血能力往往又跟不上。对它们而言,核心技术是基础,变现能力是支撑。有的企业虽然技术十分尖端,但变现能力可能远不如许多技术中下游的企业。

这样的现象不限于生物科技企业。例如,成立于1992年的机器人企业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拥有令人惊叹的机器人技术。然而,其商业化之路却比较波折,很难匹配他们在技术上的成功。原因之一在于其机器人价格过于昂贵:一台码垛工业机器人spot的售价7.45万美元(约为50万人民币),但其他企业同类型的机器人售价还不到15万。

过去十年中,波士顿动力三次易主,收购估值也从2013年高峰期的30亿美元跌到2020年的10亿美元左右,下跌幅度接近70%。如今,全球新兴的机器人公司如雨后春笋,加上老牌的ABB、安川电机等 “元老” 岿然不动,波士顿动力要想重回巅峰,是难上加难了。

而缺乏核心技术,且由商业驱动的企业,虽可能在高楼林立间寻得生存空间,但若陷入低端技术——低价走量——恶性竞争——利润下降的循环中,未来也是难以预期。这样的企业,在当今视野中,不计其数。

具体到蛋白组学,作为新兴学科,前路一片光明。但我们看到市场上所谓的 “成功” 企业,大多都是被更大的企业所收购。

不过,无论是此起彼伏的新兴企业,还是如赛默飞对 Olink 一般的收购行为,都表明了市场对蛋白组学的需求和期盼。蛋白组学市场实际发展需要步步为营,不能拔苗助长。我们需要更多耐心和鼓励,才有更好的科技企业。

在上周举行的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上,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 Severin Schwan 提到,中国正处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现在正转向利用创新技术进一步加强新药开发阶段,而这需要一个强大的商业模式来支撑。

对蛋白组学企业来讲,理想中的状态,自然是既有核心技术,又有变现能力。二者结合,才有可能更好地活下去,并逐渐形成业态,构建这般 “强大的商业模式”。

随着技术和产业的成熟,期待以后能有越来越多独立的、强大的蛋白质组公司——无论他们的创始人是科学家还是商人,无论他们背后还有多少 “虎视眈眈” 的大鱼正准备吃掉小鱼。

频繁发生的收购/合并事件,以及国家和行业的长远计划,都正预示着:蛋白质组学一定是下一个科学前沿,蛋白质组学时代,正加速到来。

纵使筚路蓝缕,美好未来可期。我们期待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将越来越蓬勃。

撰文 | 寂寞帅猫

 

参考资料:

1.https://ir.thermofisher.com/investors/news-events/news/news-details/2023/Thermo-Fisher-Scientific-to-Acquire-Olink-a-Leader-in-Next-Generation-Proteomics/default.aspx

2.https://www.medtechdive.com/news/thermo-fisher-cost-cuts-earnings/689316/

3.https://mp.weixin.qq.com/s/xcmq1-ppw93pj2RvD_ZBRw

4.https://cn.gii.tw/report/bc1168913-proteomics-technologies-global-markets.html

5.https://cn.gii.tw/report/smrc1284222-proteomics-market-forecasts-global-analysis-by.html

 

问询(英文)

公众号